九华街道红旗社区:“红色经纬”织就治理图 “民心温度”标注幸福景
2025-09-17 17:17:0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九华街道—红旗社区 | 编辑:梅晓蕾 | 作者:张襦心 周施妤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78

雨湖融媒9月17日讯(通讯员 张襦心 周施妤)近年来,雨湖区九华街道红旗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持续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依托快速响应、志愿攻坚和精准服务等多种举措,推动基层治理由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服务”转型升级,娓娓道出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层蝶变。

主动作为解民忧,“红色服务”畅通民生堵点

红旗社区始终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,用“党建红”串起民生链,推动党员干部主动靠前服务,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,让“有呼必应”从承诺变为常态。居民谭先生因母亲养老金认证逾期被冻结,老人次日需入住外地养老院,情况紧急。“群众的事就是头等大事!”红旗社区得知情况后,立刻启动“党员应急服务机制”,社区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安抚居民情绪,同步联系街道社保专员开通“特殊事项绿色通道”,协同整理材料、加快流程审批,及时为老人完成了认证。“太感谢你们了!要不是你们,我妈这趟养老院怕是去不成了!”谭先生激动地说道。这场“与时间赛跑”的暖心接力,不仅解决了老人的“燃眉之急”,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服务,是贴在群众心坎上的“及时雨”,是刻进日常里的“安全感”。

居民谭先生向街、社工作人员送来感谢信。

巾帼先行优环境,“红色先锋”提升社区颜值

为持续改善人居环境,红旗社区抓住女性党员贴心、耐心、细心的优势,组建了一支由社区干部、女性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“红色娘子军”,这支志愿服务队伍是红旗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的“尖兵班”。每逢集中整治日,志愿者清晨5点便集结到位,她们既当“战斗员”又当“宣传员”,对安置区的主次干道、背街小巷、绿化带及楼栋周边进行“地毯式”清理,针对乱堆乱放、卫生死角和私搭乱建等顽固问题,精准施策,动之以情。今年以来,“红色娘子军”已累计开展行动30余次,并通过发放倡议书、召开宣讲会等形式,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参与,覆盖500余人次,“红色娘子军”用“绣花针功夫”这个小支点,撬动“支部引领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的共治共享大格局。如今,安置区的背街小巷干净多了,绿化带里生机盎然。这抹穿梭在晨光里的“志愿红”,诠释着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,把“关键小事”办成“暖心大事”,让群众从“过得去”到“过得好”。

“红色娘子军”志愿服务队清除安置区“牛皮癣”。

多元渠道听民意,“红色区块”精准化解难题

今年以来,红旗社区持续深化“坤山工作室”党建品牌效应,整合“三长”走访、民情恳谈会、区块微信群等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渠道,把服务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。“我这厨房墙皮都发霉了!楼上厨房经常漏水。”居民刘阿姨敲开了红旗社区“坤山工作室”的大门。当天,小区党支部书记和网格长便上门入户,从现场勘查、联系楼上住户,到协调物业整改,仅3天时间,一直困扰刘阿姨的“滴水难题”彻底解决。社区党员干部带着“民情日记本”走楼串户,区块微信群24小时亮灯“接单”,党群服务中心设置“马上办”专岗。曾经的“群众敲开门”已然变成了“干部迈开腿”。截至目前,从“被动等诉求”到“主动找问题”,从“程序化办理”到“暖心式解决”,红旗社区通过“坤山工作室”累计收集民生诉求650件,化解矛盾纠纷556起,办结率100%。

小区党支部书记协同检测人员查找漏水点。

站在新起点,红旗社区已锚定新坐标,以服务群众为圆心,以党建引领为半径,让“流动办公桌”成为收集民意的“移动探头”;升级“三长”联动机制,配上“民生服务包”,让“红马甲”成为楼院里最醒目的“服务信号”,真正把服务的“触角”延伸到群众的“炕头”“心头”,在基层治理的“坐标系”里画出更大“幸福圈”。

责编:梅晓蕾

来源:九华街道—红旗社区

  下载APP